《大科技》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国内科技信息

 
来源:大科技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07
 
14ii62Iil85圈D。。。;。j。s。I。。。.rl。。。a—。。n。。I。。i。。l一。t。,m。:l。。国务院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21J))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 o12—2030年)》。、根据《规划》.到2 o3 o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规划》指出.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对于增强中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未来2 o年,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将优先安排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海底科学观测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中国南极天文台、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大型低速风洞、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规划》还提出要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强化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预研.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国际合作。“+二五”我国将实现4型号大推力火箭首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委员近日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现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十一号4个型号新型运载火箭的首飞,火箭起飞推力和最大运载能力也将实现大幅提升。梁小虹介绍,目前我国所使用的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为低轨道(载人航天飞船J10吨,高轨道(地球通讯卫星)53吨j而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大推力火箭将达250屯:和145吨,“提高了15倍以上.火箭起飞推力也将由几百吨提高到1000pE”。据悉,我国从1986年提出发展大火箭项目,直至1J2006年才批准立项。“20年时间,水平几乎落后了欧美、俄罗斯、日本等国一倍。“梁小虹说,不过这种状况将在几个型号的新型火箭首飞后改变.“我们将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火箭是所有空间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火箭能力有多大,空间活动能力就有多大。”梁小虹说,空间站建设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中期目标.如何把空间站舱段送入预定轨道,必须依靠大推力火箭。他还透露,最大运载能力达1000E、起飞推力达:1屯的重型火箭也已完成论证,准备提交国家立项。梁小虹认为.近年来我国航天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除大家熟悉的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外:我国火箭研制能力和发射数量也有很大提高。“过去我"frl'f氐轨道火箭要研制四五年,高轨道低温推进剂火箭需要七八年;而大火箭从2006年年底批准立项,到。十二五’就研制成功.周期大大缩短。”20l2年.我国成功完成19次火箭发射任务.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今年国际宇航联大会将在中国召开.3000多名科学家将汇集北京共同讨论航天领域未来发展。”召开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实力的提高。“梁小虹说。8科技文献助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科技战略发展规划与部署的重中之重。为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提供科技文献信息的支撑与保障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责无旁贷的任务。自2010年起.NSTL设立重大专项文献信息服务专项,组织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五家成员单位分别承担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成套工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作设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八个科技重大专项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践对重大专项科研与创新全过程嵌入式支撑的立体化深度服务,初步建立起一个较为成熟的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服务成效。NSTL从机制建设、模式转变、团队建设、资源保障、经费支持五方面对重大专项服务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和条件保障,明确了由传统文献服务向主动、嵌入、深度服务转变的工作思路.实现了服务机制创新、产品形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各重大专项服务单位依托NSTL丰富的科技资源,针对重大专项实施各个环节的决策与科研应用需求,对相关文献资源进行系统地分析、采集、挖掘和整合.深化文献资源的组织和开发.通过建立专题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专项文献分析、专利分析、情报研究与咨询等.面向重大专项管理部门、专项研究课题组和专家咨询组,跟踪提供有针对性的,准确便捷的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培训,较好地满足了专项科学研究和管理活动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信息需求,为重大专项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国内科技信息支撑和保障。2012:年--.共建设”水体污染与控制治理知识环境”、“机床专项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转基因知识服务系统”和“艾滋病预防与控制”4个知识共享与信息服务平台:聚焦领域热点、专项计划和基金投入等关注问题.编制推送专题动态’I划:E34期4600多份;提供涉及态势分析、关键技术、竞争策略等70多份300多万字的专利分析与情报研究报告.得到了专项承担单位的高度评价。为打造~支高水平的服务团队.提高服务能力.NSTL为重大专项服务配备了专业分析工具,组织多次团队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促进重大专项服务方法、经验交流与共享。同时还制定了重大专项服务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指导重大专项服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NSTL将不断地创新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再出新的成绩。神+发射后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神舟飞船共同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可实际应用的系统.它可向在轨的航天器及我们未来的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输送人员和物资。如果说神舟十号以前的发射任务还处在研发阶段的话,下面的应用阶段就是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更高水平的一种展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这样评价将于今年夏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据周建平介绍.此次空间对接任务的时间会比神舟九号长:“这次是15天时间.神九是13天.其中航天员在天宫上面是12天.神九是10天。”对于人们较为关心的神舟十号航天员组成以及男女比例问题,周建平回应说:“此次航天员仍IR是三个人成组.航天员的选拔工作正在进行,最终成组要通过训练、考评来决定.考核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操作能力、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等等。”据他透露.此次有女航天员参加选拔、训练工作,但最终是否有女性航天员还要看考核的结果。谈及在下一阶段对航天器研发的新要求时.周建平表示“经过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两次飞行,包括一次无人、一次载人的飞行.以及四次交会对接.我们已经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涵盖载人以及人工控制的交会对接技术.可以说我们的载人天地往返运作系统已经具备了所需要的全部功能.性能也很好.能够满足下一阶段的要求。“周建平透露,今后在空间站以及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轨道会有一些不同.相应也会进行一些基数调整,但基本的功能不会做太大的改变。神舟十号任务之后,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大推力火箭和货运飞船正在加紧研制。对此.周建平透露:目前火9、箭在初样研制阶段,空间站在方案的设计阶段.货运飞船也在初样的研制阶段。对外界关注的海南卫星发射场何时能够首发.周建平回应称:“大概两年左右。”他说.海南发射场将具备发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包括长征五号B火箭的能力,它将成为我们空间站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和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的发射仍然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进行。jlilll圈D。。。。t。。s。.。。tif.。。。dT。。h。。『。gi。。}I。f。,m。ti。。丁肇中团队宣布发现暗物质候选体存在证据口暗物质是一种特殊物质,很可能种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我们已知粒外的全新粒子口据估算,我们所知的常规物质只宙构成的4%,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口73%口揭开暗物质之谜将是继日心说、引力定律,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之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在2月18日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丁肇中的研究团队对外宣布,阿尔法磁谱仪了弱作用重粒子(wlMP)存在的证而W『MP就是一种暗物质的候选体。中称.将于未来两到三周发表涉及暗的研究论文.对这项研究的进展作详述。据报道.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步.但不是最终答案。不管此次阿尔法磁谱仪是否发现了质.各国科学家们都希望有关暗物质的问题能够变得更加明朗。23%的“未知”人类所知的常规物质只占宇宙的未知领域的暗物质占据了23%什么是暗物质7在回答这个问题以我们先回顾一段有趣的历史。自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人们尝试用万有引力理论来解释太阳行星运动规律。尽管万有引力的解释在开始时是非常成功的,但在解释天王星运动B,1--t-I]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天王星的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的预言有明显的差异。法国天文学家uLe。Verrier平!:]英国天文学家JCAdams猜测天王星的异常也许不是万有引力规律出了问题,而是在太阳系中还存在一颗当时还没有发现的行星.这颗行星的引力使得天王星的运动偏离了原来预期的轨道。根据他们的预言,于1846年由JGGalle发现了这颗行星.即海王星。“由行星运动异常从而猜测到另外一颗未发现的行星的存在.非常类似今天我们关于暗物质的认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毕效军说。大约80年前.天文学家意外发现.一些星系团中的星系运动速度比预想中更快.光靠所看到的这些发光物质(当时人们还没发现星系团中大量存在X射线气体,它们才是星系团中普通物质的主体)所产生的引力场根本无法束缚住它们。因此,大家便猜测这些星系团中应该有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也一起贡献着引力.拉住了星系。“虽然我们从来没有直接‘看到‘宇宙中存在这种物质,但我们却发现了由于这种物质的引力作用对于其他可见的物质运动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断定宇宙中存在这种物质的理由。”毕效军说。这种物质的存在,在随后几十年中.又相继被各种天文观测间接证明。目前被广为接受的说法认为.它们10一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可能是一种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我们已知的粒子(如质子、电子、中子等)之外的全新粒子。“这种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于是.我们就称它为暗物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新民说.“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这个引力效应让天文学家在宇宙空间发现暗物质占宇宙的23%.另91,73%是暗能量。而组成我们身边这个世界的’常规物质’只占4%。”第一难题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研究它有助于了解星系的演化和物质构成规律.虽然,人们早已经猜测到暗物质可能存在.但一直以来从未明确探测到暗物质粒子,因此.还不能确定暗物质的性质。目前.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本质、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奥秘、结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已成为21世纪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世界各国都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攻关.开展这一重大交叉学科的研究。2004年8,9.美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公开发布的物理与天文学发展战略中.列出了新世纪要解答的11个难题.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什么是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那么.探测和研究暗物质.其意义何在7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多次指出:“暗物质是笼罩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次革命。”其实.很多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开始有这样的预感:今天物理学的情况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相对论和量子论时非常类似。“历史经过’百年轮回.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又一次处在了十字关口,暗物质便是一个关键突破口。因此.可以这么说.揭开暗物质之谜将是继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之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秦波说。对此,张新民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对于宇宙中4%的物质.即所谓的通常物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备的理论.即所谓标准模型.进行描述。但是标准模型并不能描述宇宙中暗物质的现象。“这就表明,我们对于物质的基本组元、基本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暗物质是目前最明确的突破了标准模型的观测现象,了解暗物质的性质就可能带我们走进基本粒子更加深入细微的结构中.了解更加深刻、基本的物质构成的规律。在另一方面.了解暗物质的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宇宙中像星系,星系团这样的大尺度的结果是如何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形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捕捉“220千米,/秒暗物质以220千米/秒高速运动、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弱难以探测,捕捉它需“上天入地”暗物质之所以“暗”,不仅是指它不发光.更重要的是它太难捉摸。“每天可能有几万亿个暗物质以高速穿过你的身体,且未留下任何痕迹,让你完全感受不到。”张新民做了个比较.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出膛的速度是每秒700米.而这些暗物质粒子却是以每秒220千米的高速在运动,是前者I)勺300倍。如何“捕捉”住暗物质?首先,科学家们曾对这种物质可能的形态做过很多理论上的猜测.例如,惰性中微子(Sterile neutrino)温暗物质、引力微子(G r aViti nO)温暗物质、轴子(Axion)冷暗物质等。张新民说:”就目前而言,被研究得最多也是最被粒子物理学家看好的暗物质模型是所谓弱作用重粒子。主要因为这种粒子与普通物质有弱相互作用.所以具有可探测性。相比之下,对于许多其他的暗物质模型,由于其与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更弱,在目前的实验水平下使得探测它们的可能性更小。”接着.科学家们又想了很多种实际探测的实验办法。最初的办法是天文观测法.但是却无法解答“暗物质是什么“。后来.人们又采取间接探测和直接探测的办法。‘前者.是探测暗物质相互碰撞产生的普通物质粒子信号,一般通过地面或太空望远镜探测:后者.则是用原子核与暗物质碰撞产生的信号。而在地面上.因为宇宙射线众多,这些信号会对直接探测产生干扰,影响其鉴别能力。因此,地下实验室可以帮助探测器“挡”去干扰.让其“静心”工作。”丁肇中团队所使用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一02)当然是目前灵敏度最高.也是最复杂、最昂贵的一台暗物质探测设备.代表了当今科学实验的最高技术手段。在此之前.在不同的实验上都看到了一些‘反常’迹象,人们怀疑这些就是暗物质的信号,但是.由于实验的灵敏度还不够.这些迹象都还无法确认为暗物质的信号。“毕效军说。除了阿尔法磁谱仪,其他实验.例如位于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的实验.以及深埋在中国四川I锦屏地下的暗物质探测器实验等也还都在进行当中,他们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有所新发现。“世界范围内的暗物质探测实验正在蓬勃发展,未来1O年、20年将是暗物质探测的黄金时代.肯定也会有所突破。”秦波说。一11一国内科技信息IllIl;llj2j8圈D。m。;。I。;。l。。:,rI。。。a r。。n。。I。。l。。{z,、format.。.我国环保+年花4万亿无大改观造假被指是祸根”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坯境污染问题给予积极回应。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报告时指出.我国政府始终没有放松环境治理。保守估计最近10年用于环保的总投入应在4万亿元左右,之所以环境问题仍没有大的改观.症结之一是环保投入上存在“低效症“。他们建议.“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切实提高利用效能。地方保护主义是祸根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导致我国在环保投入上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些地方、企业在环保问题上手法翻新造假.以及一些地方化政府唯GDP论的旧思维诱发的地方保护主义。“环保治理效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治理体系系统性不强,头疼医头.各个环节缺乏衔接。”全国人大代表、东兆长泰投资集团董事长郭向东说。另一方面,环境治理中“造假现象”是祸根——许多环保设备“睡大觉“,花的钱”打水漂”。有环保设备.污水却从别的管道偷排;上级检查时,才开启环保设备,采购设备时做手脚.导致环保检测数据失真2012年9月.环保部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监督组发现.中石化广东湛江东兴公司部分生产废水通过雨水系统直接外排,而另一下属公司湛江新中美公司擅自拆除废水处理装置,污染物可通过阀门切换.直接排入雨水沟。”污水处理厂等治污设施形同虚设的状况在全国并不少见。”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出现这些情况,往往是部分企业唯利是图.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肆意妄为。一些地方政府抓环保是搞花架子和面子工程。环保投入须成“硬约束”“当前治污的关键.就是要把环保投入变成。硬约束’。我国经济总量大.但环保投入相对小.应提高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未来十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至少要提高到2%.甚至3%。“当前环保投入仍然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韩长安认为.我国发展这么快.环境污染问题如此迫切.政府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应该更大。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全国人大已经制定了30多部环保法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法律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必须严厉打击一些地方包庇不法企业、在环评上弄虚作假、在环测上暗箱操作、在信息公布上秘而不宣的违法行为。必须通过环境执法让地方政府和企业痛知什么是不能触碰的红线,这样才能保证污染永远被挡在外面。”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对破坏性地震预警2月19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附近发生4.9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该次地震实现成功预警.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预警。“地震横波到达还有:15、14……”今天上午10fl寸47分5秒.安装在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工作人员计算机和手机上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同时响起了地震预警倒计时警报.并显示“云南巧家10B寸46分59秒发生地震”。,与此同时,该地震预警信息也通过手机、计算机专用接收终端和微博等进行了同步发布。几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公布:“2月19日10时46分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北纬271度.东经1030度)发生49级地震。““这次地震预警信息.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根据与震源距离远近的关系.为巧家县部分地区、昭通市12等周边区域提供了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预警时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目前该所已参与建设了覆盖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省部分区域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系统,具备初步的地震预警能力。据他介绍,地震预警有助于系统覆盖区域及周边民众在地震灾难到来前收到预警警报。”通过预警,学校、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人员.能进行有序疏散避险:高危险、高风险生产和交通.医卫行业能紧急关停相关设备.以减少次生灾害。”中国气象局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据气象局网站消息,针对雾霾夫气,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是气象部门基本观测预报服务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也开展对雾霾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雾霾天无疑是今年中国最热的话题之一。到底是什么造成了1月以来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呢7对于雾霾中国现在是否可以准确有效地监测预报预警呢72月21日.由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中国气溶胶(污染物)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和城郊区域。1月.异于往年的持续性静稳天气和高气溶胶浓度是雾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和凝聚,并形成更多的雾滴,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性。北京雾霾中含有大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气溶胶,主要来源为燃煤、燃油和居民的各项活动有关的排放。针对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是气象部门基本观测预报服务重要内吲I勾fl披信启、容之一,近些年来也开展对雾霾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介绍,在国家973项目及气象行业专项等支持下,气象部门研发了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能够通过预报6类7种气溶胶组分及其对云雾的影响.进而预报其造成的能见度损失。该系统首次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于2012年正式被中央气象台采用.进行日常业务预报.2012年秋冬季和2013年1月春季的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为决策和公众提供了有效的预报预警服务。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气象部门要加强在环境气象监测预警应急防范的服务能力,中国气象局也正在制定环境气象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国气象部门在环境气象的能力建设上进行全面部署: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气象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积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加强信息资料共享、环境气象的科学合作研究及预警预报的应急联动:研究制定针对重大环境气象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服务的具体办法.建立气象部门与各地政府部门在污染天气下的应急联动机制。矫梅燕还希望科研和业务部门在研讨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雾霾成因,切实关注社会及公众的需求,提高雾霾预报能力,增加有效检验评估方式。我国科学家在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草地约有4'fZ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基础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我国大部分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影响了牧区、半牧区的经济发展和全国的生态安全。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是评价草地资源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对此二者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发展草地畜牧业。近年来.国务院和各地方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科学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系统地研究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实现草地的永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近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贺金生研究员带领的”高寒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组.通过对中国两大主要牧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青藏高原)草地进行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对中国草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道。他们发现,相比内蒙古地区,青藏13高原的草地具有更高的产草量.同时表现出高粗蛋白、高无氮浸出物、低粗纤维、低粗脂肪的特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卜草地牧草品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被类型差异所导致的.同时也受到土壤因子的作用、此外,他们还发现在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之间存在着“权衡“关系.即产草量越高的草地,其牧草品质往往越差,营养价值更低。这次对我国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大范围的研究.有望对当代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圈酉叠重南京大学铁基高温超导体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闻海虎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的持续资助下.与国内外科学家密切合作.在铁基超导体物理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扫描隧道谱技术在高质量铁基超导单晶上面发现一个与超导电性密切相关共有的玻色激发模。该研究成果作为A rticle于2013年1月发表在Natu rePhysiCS上。超导是凝聚态物质中电子系统的奇异量子态.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即迈斯纳效应)。在超导研究中.有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是如何获得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超导态需要电子配对和凝聚才能形成因此研究如何配对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超导理论,即BCS理论认为,超导是由于两个电子通过交换原子晶格的虚拟振动模(即所谓的声子.也称玻色模)而达到配对.同时这些配对电子在转变温度以下发生凝聚.形成超导现象。对于一个新超导体,首当其;中的是了解其电子配对的机理。铁基超导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关于电子配对机制有多种不同的物理图像。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闻海虎教授,王震宇博士,杨欢副教授等,仔细测量了铁基超导体的电子隧道谱.揭示了在两种结构完全不同的铁基超导体(Ba06KO4Fe2As2和Na(Fel-xCox)AS)中.都存在一种电子集体激发模式(玻色模),并发现它们的能量与超导转变温度之间有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W/7 kBYc43。这个工作明确了超导的磁性配对起源。目前大概有两种物理图像可以解释这个重要的实验现象.一种认为此处观察到的磁激发玻色模可能就是导致电子配对的“媒介”(类比于在常规超导体中的声子).另外一种艉释认为是电子通过磁机制配对以后,在隧道谱上面产生的一个后果。无论是那种原因.该实验结果将激励更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促进对铁基高温超导机理理解。中国科大等在微观核磁共振技术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教授研究组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JWracht rup教授组合作.成功实现了(5nm)体积样品质子信号的检测.取得微观核磁共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实验利用掺杂金刚石中距表面7纳米深度的氮一空位单电子自旋作为原子尺度磁探针.分别实现了(5nm)体积液体和固体有机样品中质子信号的检测.其中包括的质子总数为一万个.其产生的磁信号强度相当于100个统计极化的核自旋。此实验为微观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于2月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自旋在物质中广泛存在.因而自旋磁共振技术能够用来准确、快速和无破坏性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上的信息,是当代科学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探索技术之一。一般的白旋磁共振谱仪基于系综探测原理.它的测试对象是含有百亿个以上相同自旋的系综样品。然而.近年来随着物14质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从统计平均测量向直接探测单量子的信息迈进。在自旋磁共振领域,实现微观磁共振,甚至单自旋磁共振是这一方向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科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科学目标,杜江峰教授及其合作者选取了基于掺杂金刚石中氮一空位(NV)对的固态单自旋作为探针.代替传统的电探测方式.用基于此体系单自旋态制备成量子干涉仪,将微观自旋体系产生的弱磁信号转为干涉仪的相位.从而实现高灵敏度的信号检测。在双方及其他合作者在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中德科学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逐步解决了此实验成功所需的关键技术:近表面NV的制备和处理及动力学解耦。这两项技术是首次成功实现(5nm)体积液体和固体有机样品中质子信号检测不可或缺的基础。2月1日出版的同期《科学》杂志上.还发表了另一篇类似工作,这是由美国IBM的DRugar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的DAwschalom合作完成的.他们同样利用NV磁探针.成功实现了(24nm)体积有机样品的核磁信号的检测。本期杂志上.由PHemmer撰写的评论称.此两项工作”利用基于钻石的纳米磁强计,有效地减小了磁共振成像fMRf)的可探测体积到单个蛋白质分子水平。”我国科学家发现高效安全抗肿瘤转移新型抑制剂最近出版的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发表了题为《转化生长因子D受体I抑制剂高效安全抑制乳腺癌转移》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明耀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研发.发现了新型抗肿瘤体内生长和转移抑制剂。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大国。预计:11]2030年.世界上:肾有132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1/4在中国。针对这一严峻现状.近年来.学者一直在致力于战胜这个“恶魔“。分子靶向治疗.特J=力mlJ是寻找肿瘤转移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就像子弹一样,可以直接命中癌细胞,而尽可能不损伤正常细胞.因其高效安全而备受瞩目。课题组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p受体活性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虚拟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从40万个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确定了100个左右的小分子。这些虚拟筛选出来的小分子在实际中是否真的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迁移7这就需要再通过细胞抗癌功能筛选,从中找到1~2个抗癌效果最好的小分子。结合药物化学结构改造,这些小分子就改造成了能强烈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新型转化生长因子p受体l抑制剂。课题组把实验小鼠分为乳腺癌原位转移组、乳腺癌肺转移组和骨转移组3种转移模型.利用治疗和预防两种给药方案.把这种抑制剂用于3种不同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抑制剂几乎能完全抑制乳腺癌的体内转移,并且对实验动物没有毒性。专家认为.该项研究发现了一类新型转化生长因子p受体l抑制剂,从多个角度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转移效果.尤其在多种肿瘤转移动物模型中得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我国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领衔完成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降应用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车上.这表明我国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据介绍,该成果已先后应用在载人航天目标飞行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基础建设中.引领了我国航空遥感系统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的发展;、光学遥感成像是当前航空航天遥感和测绘领域最主要的技术手段,超光谱成像和三维成像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宇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及系列解决方法.发明了以“主被动同步采集+多维度信息融合+时空维信号增强+多手段精细分光”为特色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在各项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提下,解决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15率、高辐射灵敏度和宽视场遥感信息同时获取的世界难题i将高分辨率超光谱遥感成像和三维激光测高有机结合,实现被测目标光谱和三维空间信息准确匹配,同时获取空间三维、光谱及灰度五维信息。目前.多维遥感集成系统已先后在遥感制图、铁路勘探、考古探测以及海洋、核电站排水、农业、城市安全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并出口马来西亚.经济效益达559亿元。IliIlllillllI固D。。。;。l。。。j。。。l,;。。;。。。t。。l、。、。I。。;。。!。,、t。,l,、。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国际化是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了我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科技强国的目标。近些年.科研经费总量大幅提高助推着我国科研成果的涌现、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人才的涌进。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期刊也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共有科技期刊约5000种.从数量上看仅次于美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期刊大国。作为中国科学话语权的载体和表达.伴随着中国科技的腾飞,科技期刊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质量齐升:做科技强国“代言人”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科技论文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飞跃。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总量已居世界第二。2010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其中中国科技论文1484万篇,占104%。然而,与科技论文在国际上令人瞩目的表现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要相对逊色。影响力广。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国科技期刊很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与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不相称。“看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的强国.要看3个方面经济体量、国防力量、科学文化,而看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有两个标志学会与期刊。“两院院士师昌绪早在2010m就多次强调科技期刊对~个国家的重要性,肯定了其科技强国“代言人”的身份。“国内期刊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水平大致是相当的。”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指出,科研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期刊的发展.水涨船高。“科技期刊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情报.促进科学的交流。”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指出,科技刊物严肃性的提高.也会净化科研态度,这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曾表示.中科院拥有我国最优质的科技出版品牌和科技期刊资源.代表了我国科技出版和期刊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科技出版“航母”,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国家举力:共同推动期刊发展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有关科技管理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先后设立相关专项资金,在期刊运行方面给予部分优秀期刊补贴资助。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设立了期刊专项基金。截至2005年.用于期刊资助的经费总额约为4500万元。中科院也于2004年改变了1990年以来的小额。广泛的期刊资助方式,将每年的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约400万元)用于对少数重点期刊的支持。“因为经费等问题的限制,期刊有时会收录质量较差的论文.而当支持力度加大、足够支撑起期刊的运转时.期刊就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中科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乃彦认为.充足的经费可以促进期刊的良性发展。不过,”科技期刊的发展用四个字讲,还是’不容乐观’。”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很是忧虑。“好稿外流现象让人忧心。”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欧阳钟灿对于优秀稿件不能发在国内的期刊上表示很遗憾。“期刊最重要的就是稿源问题,没有文章.就像15妇难为无米之炊。”袁亚湘告诉记者,最好的科研成果都投到国外,这是最本质的问题。以物理学领域的期刊为例,该领域中国每年的论文总共在两万篇左右,但能够在国内杂志上发表的不至1J4000篇,比例不足20%。2006年,为促进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和论文发表水平的提高,中国科协启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仅在2006年至2008年.就累计资助项目317项(次).获资助期刊147种,资助资金达3115万元,成为国内对科技期刊支持力度最大的支撑项目。“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推动下.科技期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出版能力稳步提高.学术质量建设持续增强,英文版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也逐年上升。“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对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给予很高的评价。2012ff#_,“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开始实施,共有35家期刊被纳入计划范围。未来3年.该计划首批支持的期刊将获得近1亿元的经费支持。此举被业16内人士称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科技期刊支持计划“。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提倡“以奖促建”的形式来促进期刊的发展,“以奖促建,’奖’是形式,’建’是目的.既考虑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更着眼于未来.筛选一批办得不错的科技期刊.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提高影响力:国际化是关键我国共有科技期=}种,如果仅以数量计算,称得上是科技期刊的“量产大国”。然而,如何让我国的科技期刊向国际一流”看齐”,目前仍无有效举措可以实现“药到病除”。“期刊的量大量少很难说.有些刊物是需要增加新刊的。政府不能把杂志简单到量,用够与不够来衡量刊物。”袁亚湘认为,科技期刊的数量应该和学科分布相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国际尺度。“按道理来讲.科学期刊的发展应该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步的。“袁亚湘告诉记者.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国外,而期刊的差距更大。相比中文科技期刊.袁亚湘认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要比中文的好,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的英文科技期刊很多都是被SCI收录的,中文的则不是。“在吸引一批原创性文章的同时.多发表一些综述类、介绍,I*生a.gT作,会更容易引起国际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沈保根从期刊本身的角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关键。目前,期刊的审稿时间普遍过长.缩短时间会吸引一大批优秀的稿源。”袁亚湘则认为,科技期刊现状的转变.不是简单的办杂志的因素。”我们要做的是止住现在下滑的趋势,至少保持和国外的差距不要扩大。““提高协会的地位,把学术回归协会。”欧阳钟灿表示.科技期刊的行政化成分减少,会提高办刊水平。“刊物吸引力的提高需要科研体制的改变。”邢新会希望,科研评价能够实事求是.不过分指标化。“主要看研究者做了什么.而不是文章发在哪里。““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所刊载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要经过一定的时问才能展现出来。“龚克指出.简单用刊载论文的期刊水平来衡量论文水平是不科学的。目前的评奖机制已经与科学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亟须改革。

文章来源:大科技 网址: http://dk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9924.shtml


上一篇: 大数据时代与嵌入式系统
下一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创新生态系统中产学研互动价值共创博弈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大科技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